顯示具有 文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筱蒨絕食請願第四天

以下摘自Dans的flickr連結:http://www.flickr.com/photos/dans180/2374709132/
a hunger protest on day 4 絕食靜坐第4天 2007/3/30 pm 19:04:13

a hunger protest on day 4 絕食靜坐第4天 2007/3/30 pm 19:04:13


"要是檢驗貪腐總統方法只能靠最低的法律標準,2006/9/9至今堅持近600天紅衫運動最後淪為操作選舉總統的手段,台灣未來那有希望?又如何教育我們的子女?"



身體虛弱的筱蒨,跟我說些話後,就躺下休息了。



陪伴在旁約有十位仁義之師紅衫軍靜靜坐著,有些人壓低聲音和我談著今天的事情...百萬紅衫軍在2007/2/15紅衫軍之家 拉下鐵門前,多數人早已解散。拉下鐵門後,留下鐵桿紅衫軍約數百人不願散去,群龍無主下這些人最後分裂成兩、三個次團體繼續堅持倒扁(次團體間路線不同,甚至有的次團體如林正杰紅衫軍自主公民協會是要反施明德的)。筱蒨從那時因緣際會從小志工 被推為仁義之獅的版主(仁義之獅另一個版主是Alex),兩人帶領這些人摸索著,獨自奮鬥 過300多個日子。一路走到2008/1/12立委選舉後,滿心歡喜以為席捲3/4立委席次的國民黨立院黨團會立刻四次推動馬前主席堅持的罷免陳總統公投...回顧2006年6月國民黨馬前主席的一段話:「發動罷免不是政黨鬥爭,而是為了落實責任政治。從道德、法律和政策的標準檢驗陳水扁,罷免陳水扁的十大理由如下:…」再等到2008/3/22總統大選後,即將由前主席成為總統的馬先生,已經忘記他當初所堅持落實責任政治中最重要的兩項標準,承諾給人民一個罷免公投機會,來檢驗陳水扁貪腐政權的道德和政治責任...

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笑話一則:十個字的武俠小說

編輯跟某武俠作者約稿,小說元素如下:



  1. 要同時涉及3大門派
  2. 要包含江湖門派間多年恩怨情仇,又要打破世俗倫理。
  3. 同時情節還要扣人心懸,大有血雨腥風呼之慾來。令人極為期待該小說之續集,同時留下n多懸念。
  4. 越短越好

第二天交稿,全文十個字:
「禿驢!竟敢跟貧道搶師太!」

編輯又語:果然佳作,江湖兒女,柔情盡顯,纏綿悱惻。但仍拘泥世俗倫理。

第三天再交稿,全文還是十個字:
「賊尼!竟敢跟貧道搶方丈! 」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西元2000年3月5日 跨越斷層 掌握台灣未來關鍵的五年 李遠哲

lee

七年前多前李遠哲的提出的看法,實在真知灼見。

迄今距李的關鍵五年已過了兩年,台灣是向上升?或是向下退?

跨越斷層 掌握台灣未來關鍵的五年 - 2000-03-05 李遠哲

  從美國回來台灣服務這幾年,我看到了整個國家社會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珍貴過程。但是也有兩個大問題,我有很深的感受。一方面,我目睹派系和黑道橫行,社會上是非不清;另一方面,我眼見九二一大地震後,短短時間內,民間各界捐出了新台幣230億的愛心捐款。這不是任何國民所得美元一萬四千的社會都做得到的事,台灣人不但有錢,拿得出來而且肯拿出來。可是,災後幾個月來,地方派系與黑道也在災區爭得很厲害。我們可以隨時看到台灣「向上進」的力量,但也可以到處看到「向下退」的力量在同時對衝。

多年來,台灣地方自治沒有落實,財政收支劃分不合理,造成地方政府有一種必須依賴中央,靠中央來切派的不正常心態。在災後的台灣,我們一方面看到了很多愛心;另一方面不好的事也紛紛暴露出來,可說是「危機」與「轉機」互相拉扯。如果重建原則與機制不良,財務規劃又和過去一樣不如理想,那麼,過去不好的事情,如抽頭、圍標、綁標、回扣就照樣會黑下去。

上述兩股力量的極化:一方面民間的善念社會力動起來了,但是舊的惡勢力也跟著動起來;新生與老化,理想與落伍的衝突加大。這樣的事情,在學校與社區的重建過程中,特別明顯。像日月潭被指定為國家風景區,如果真的要做到比瑞士更美,其實必須將日月潭、魚池、埔里等地區放在一起做整體規劃。可是現在卻是不同鄉鎮各自為政,那麼目標就不可能做到。

我回國六年來,從來沒有像過去這一年那樣,心中有如此強烈的迫切感;迫切地擔憂台灣到底會「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這種上下緊繃拉扯的顯著狀況,在學術、政治和經濟都到處可見。

在學術的國際競爭上,這幾年,台灣能夠與國際互動,與海外學人大量回國服務有關,以中央研究院的自然科學方面為例,國外回來的人,就幫了大忙。可是,這些揚名國際後回國服務的人大多是在六十歲上下,馬上面臨退休,接下來,四、五十歲以下這一層的人,活躍在美國學界的少了,台灣如果五年內再沒有進一步自己做好培養人才與改善研究環境的工作,就面臨「學術斷層」的危機。

再以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全世界基因序列研究正面臨新的突破,人類所有約十四萬個基因的序列在一兩年內都會被找出解答,全球的科學家們並將進一步了解每一個基因的功能,生命的祕密。由於最近幾年,國內學者努力帶動研究後,台灣在生物科學領域有很好的成就,三、五年內,在基因功能的探討與研究還可以與世界一流的單位競爭。但若政府在這新的時機呈現時不能大力支持進一步的尖端研究,優勢或機會就馬上會失去,如此一來台灣在未來的醫療衛生與製藥科技將難有遠景。

同樣地,在教育改革方面,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已經結束三年了。當年,雖然有許多理想與共識,但是,隨後,憲法中保障教科文預算佔總預算的15%條款卻被拿掉了。隨後,省政府預算中原有的地方教育補助款也不知去向,根據民間教育團體「振鐸學會」的估計,今年一年,全國教育預算就少了三百億,這是相當驚人的損失。

一個國家的學術機構必須要吸引並留住社會的菁英份子,像博士與碩士級人才不但要有高水準,也必需自己培養,不能老靠外國,這樣的學術團隊才可能有長遠的承諾與使命感,可是台灣現在的年輕學術菁英卻一再被高科技企業高薪吸引而失血。相對而言,政府在教育自己的學術人才方面卻依舊投資不足,如果我們要辦好教育並趕上國際水準,至少從現在起,每年必需投入比現有的教育經費更多出七、八百億。這個數字,在政府「延緩濟急」的考慮下,學術與教育的需求就被列為「延緩」的項目。因此,「教育斷層」已迫在眼前。

或許有人認為,我這樣的迫切感是否因為年紀愈來愈大了,我想也許不盡然。我觀察到不只是學術教育上有這種面臨能不能在這幾年衝上去的抉擇問題。其他國家發展也面對相似的狀況。

為了應付可能的危機,許多人希望未來新的國家領導人,能多聽取多元社會的聲音,進行進一步的改革,真正讓老百姓做主人,做出一個好的國家發展藍圖。台灣才不會落入「發展斷層」。

大家也希望新的國家領導人應能承接已有些成績的憲政改革,繼續整合不同意見者的聲音,使憲政改革能進一步符合國家發展的迫切需求。民間社會必須掌握這樣的契機,盡更大督促憲政改革的民間責任,進一步落實民主改革才有希望。

一種新的社會力,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開展,代表新知識經濟的意見領袖和企業家的社會角色,也將被重新定位。過去台灣的企業界是與政治決策機制疏離的,未來情況將很不一樣,特別是新的科技跨國公司興起,政府的角色在新經濟結構中將面臨挑戰而下降。這次總統選後,我希望企業家對於國家總體發展建立新共識方面有正面的影響力。就像今天的歐美一樣,企業界人士對政治與社會的未來發展都很積極關懷,形成社會的穩定基石。大多數的台灣企業家應該都會同意這樣的發展方向。

推動科技與推動教育改革都需要龐大經費,令人憂慮的是,現在各種社會緊急需求已形成相互排擠的效果。九二一大地震後,救災當然需要錢,可是政府也只能以舉債來籌款。現在,幸好民間還有錢,這是因為企業發展帶來了龐大社會資源。可是這些民間資金,卻可能也面臨著台海兩岸關係不穩定的威脅,這就涉及兩岸政治的未來發展變數及其可能衝擊。可是,眼前的兩岸關係卻有著莫大的「政治和心理斷層」橫阻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

有些朋友建議我,在選舉後,應該為兩岸關係的事務多表示關心,我問過自己,不是我是否願意的問題,而是我能做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出最適當的切入點或角色來幫這件事。這的確不簡單,需要長期的努力,絕對不能只靠理念,講一講就可找到兩岸政治的出路。

國內大眾對兩岸關係衝擊台灣前途的嚴重情形,警覺性可能還不夠。從最近中共發表對台政策白皮書的後續情況看,美國政界不但緊張,而且比較傾向不樂觀和負面。南斯拉夫戰爭時,美國誤炸了中共大使館,中共則認定,這是有敵意的動作,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下降。對所謂「台灣問題」,中共確實是想趕快解決,也暴露了他的急迫性,但美國不可能同意中共的武力解決,也不會坐視。因為這也涉及美國做全世界維護和平的警察立場。因此,中共與美國在全球戰略之間存在的問題其實是很敏感的。對美國而言,所謂的「台灣問題」,如不能和平處理,將是國際共同關切的重大事件,不但影響亞洲安定,也會對全球穩定造成衝擊。

兩岸之間是長期的誤解與不信任所造成的緊張對抗關係。這種誤解與不信任,當然又與雙方面的國際情況有關連。近年來,台灣與大陸當然也有過一些向好的方向走的機會,事實上,在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過程上,兩岸是有一些共同點,在台灣與大陸過去幾年的交流中,也已經提供一定的貢獻。但這樣的經貿、社會和文化交流似乎沒有同時增加足夠的互信,今後我們必須改變交流的內涵和方法,而降低誤解則是最為緊迫。

台灣有相當多的人主張台獨或相信這樣的主張才能達到台灣人當家做主的理想,台灣人也才不會再受到外來政權的欺負。有意思的是,中國大陸主張統一的人,他們所追求的目的,也是一樣,想要當家做主,不受外國人欺負。我們應該注意到這種兩岸「民心」的類似期望。如能從這樣的基礎來談,或許有可能可以找出答案。現在,我們的政府提出要求,必須大陸與台灣一樣達到民主、均富的條件才要談,大陸卻不願接受這種談判條件。同樣的,大陸堅持在「一個中國」和「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才要談,台灣當然也不接受。雙方面的僵持,徒增兩岸的誤解與不信任,甚至加深敵意,這樣的發展並不好。大家應該注意,在還沒有取得互信之前就勉強進行談判,對雙方長遠發展未必有助益,目前任何「促談」的訴求,其實都缺乏理性的基礎。我們應該把共同點放在更遠的地方和更長的目標。

如果大家都接受五十年後整個世界就是個地球村,那麼未來的「主權國家」的觀念,也將與現在完全不一樣。所謂「一個中國」的說法也將會完全有不同的意義和內涵。同樣的,眼前的統獨爭議,再過五十年,也將不一樣。長期看,在一個地球村的架構下,兩岸之間的良性關係自應有所調整。統獨兩極論到時將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兩岸人民都可能達到,各自當家做主不受欺負的目標。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我太樂觀了,不過我想強調的是,我們是否同意每個人都應有這樣心願與決心,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台灣許多企業家正在推動企業管理扁平化的改革,他們這種企業內部民主化的作為,也獲得一些不錯的成效。如果台灣企業改革的經驗能帶到大陸,當可向他們証明台灣是有能力帶動中國往好的方向走的。這是不是在促成大陸的政治轉型,有待觀察,但至少是兩岸民間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壓力下,在共同努力解決經濟的難題。這種局面,特別是台灣高科技企業人士在大陸的經驗,令人感到樂觀。他們的經驗可能與政治人物的感受不同,政治人物總以為中國與台灣的政治關係特殊,以為經濟能改革,政治卻很難改變,我不相信兩岸之間注定只有這種改不了的惡運。如果我們能夠珍惜互相之間慢慢累積的細微共識,台灣就不會陷入泥淖,非成為中共眼中美日所利用的反華基地不可;也不至於在他們心目中,台灣變成了解決中國民族主義最後的尊嚴所繫,因此非併吞不可。

  除了兩岸問題的威脅,世界性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將衝擊台灣,五年內,溫室效應將使全世界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嚴格的限制,這將對台灣的工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台灣過去與現在的能源使用,仍受到高耗能工業的拖累,這種不重視環境生態後果的工業政策,未來如果仍然持續,台灣會因為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與過多的汙染排放,使台灣成為「被懲罰的對象」,全世界各國將對台灣採取抵制行動。目前,政府雖然也有一些推展永續發展的方案,可是投資與努力都還很不足,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半世紀「一切為經濟」的發展模式所造成的汙染,早已超出海島生態環境能自淨的最大容許量和承載能力。如果未來還以增加高耗能的工業來持續擴大規模經濟,或是毫無選擇的發展工業,必將違背海島永續發展的願景。

  無論在學術研究、教育改革、企業發展、或兩岸關係與環境保護,每個方向,台灣都正走在往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抉擇點上。未來五年,台灣要是沒趕上,就可能永遠沒機會了。今年春節期間,我向幾位來家裡作客的朋友表示過,我很憂慮,大眾被一時選戰的激情所迷惑,而忽略了更長遠的願景。我們應該勇於善盡知識份子的言責提醒社會,否則,一旦台灣向下沉淪,未來我們一定會感到後悔,沒有站出來說該說的話。今天我們說話了,就是關切台灣未來的承諾,期待得到大家的回應,面對左右未來五年關鍵發展的所有「斷層」,台灣人要一起努力跨越它們,而且共同建立美好的希望之橋。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照片的故事

以下是我的筆記

VIETNAM OBIT LOAN

文字摘於:http://www.hkuccfoto.com/alex/viewthread.php?tid=367&extra=page%3D1

亞當斯的這張照片是拍攝於一九六八年二月一日西貢唐人街。照片上的南越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開鎗處決一名懷疑替北越辦事的男子。拍攝後阮隆向亞當斯表示:「這人殺了很多我們的人,也有許多你們的人。」

因為這張照片,亞當斯獲的一九六九年的普立茲新聞大獎;因為這張照片,美國國內掀起民眾對越戰是否公義的質疑,令到美國政府不得不調整越戰政策。

對阮隆又如何呢?因為這張照片,阮隆被免職。雖然阮隆後來移民到美國開薄餅店,卻不斷收到辱罵及恫嚇的電話,一生也洗脫不了儈子手的污名。

亞當斯自己又如何看呢?他在時代週刊寫道:「阮隆殺掉那男子;我用照相機殺掉了阮隆。相片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因為人們相信它。但是就算沒有作任何 的改動,照片也會說大話。它們只不過是事實的一半。照片沒有說的是:假如你是阮隆,在那時那地那刻的一個炎熱的日子裡,當你抓到這個曾經殺死一、二、或者 三個美國人的壞人時,你又會怎麼樣?」

亞當斯後來親自在監獄內向阮隆及其家人道歉;而當阮隆死後,亞當斯亦讚揚阮隆是為正義而戰的一個英雄。


智子入浴

文字摘於:http://www.hkuccfoto.com/alex/viewthread.php?tid=367&extra=page%3D1

史密斯最後一項令人難忘的報道完成於日本九洲的一個小漁村 --- 水俁(Minamata)。從1953到1960年之間,受附近一家名叫基索(Chisso)公司的廢水污染,水俁村上千名村民出現了水銀中毒現象,幾百人因此喪生。史密斯敏銳地意識到,水俁事件是一個破壞環境就意味著殺戮人類的極好例證,而水俁人與基索公司的斗爭,也是善與惡、生與死的較量。因此他空前地投入到對水俁的報道中。從1971年到1973年,他與第二任妻子艾琳‧史密斯(Aileen.Smith)一直住在這個小漁村,他們將生活費控制在每周50美元,並且自己種菜。對水侯事件的報道使攝影師的身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 史密斯由新聞的旁觀者,變成了一個參與者,他要以攝影做武器為水誤人討還公道。水侯人的斗爭,同時也成了史密斯個人的一場聖戰。

《為智子洗浴》可能是史密斯攝影風格最典型的代表。在回憶拍攝過程時,史密斯寫道:「...我們經常在那對夫婦去示威抗議時,幫他們照顧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家離我們的住處大約有10分鐘的路,每次路過,我們一定可以看到有人在照顧智子,而我也一定會看到那位母親所付出的不平凡的愛心...我觀察越多,越覺得其中涵蓋了勇氣最美好的屋面...有一天我對太太艾琳說“我們設法來拍那張照片吧!”我想象的畫面裡,母親正摟著孩子,盈盈的愛意洋溢在智子的裸體上,好讓人看到她身體受害情形的照片,我也要顯示母親照頓孩子的樣子。那位母親說:“好,我正要為智子洗澡,也許對你會很方便。”她像一般日本人那樣,先摟著孩子在池外洗,然後再把她放進池裡。眼見這個畫面構成了我想說的東西,是那樣感人,我頓時淚眼模糊,簡直難以按下快門...」

史密斯為這場聖戰付出了巨大代價:基索公司的打手們差點打瞎了他的眼晴。但最終他還是勝利了。他那些充滿了愛意的攝影「使世界上的人們良心痛苦,
它以獨特的方法在日本人心中種下懷疑,使他們對在戰後向經濟成長狂奔所付出的代價產生最初的深切懷疑」。1995年底,歷時40年,世稱公害原點的水俁問題終於由日本政府出面賠款、道歉,予以徹底解決。史密斯以他非凡的才華和不計成本的付出為紀實攝影的精神本質做了精彩的論釋。

相關:http://culture.163.com/edit/010608/010608_51154.html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赤壁賦與創作人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是蘇東坡赤壁賦中的一段,今天參加研討會中Adobe的經理,將它引在簡報中,跟攝影、創作人共勉,我覺得很有感受,故記下來~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離人(作詞:厲曼婷)

離人
作詞:厲曼婷 

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 懸在絨絨的天上
妳的心事三三倆倆藍藍 停在我幽幽心上
妳說情到深處人怎能不孤獨 愛到濃時就牽腸掛肚
我的行李孤孤單單散散惹惆悵

離人放逐到邊界 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漲泛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春天
離人揮霍著眼淚 迴避還在眼前的離別
你不敢想明天  我不肯說再見
有人說 一次告別天上就會有顆星又熄滅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轉>外遇男人的抉擇

要知道一個人的人生是無法割斷的,幾十年的夫妻生活不
可能讓一個人感覺像什麼都沒有.....

外遇男人的抉擇

像我一個年紀四十多歲,身為國際性公司的總經理,在事業上已經有一定成就之後,
但是多年的婚姻生活就已經開始很平凡,近幾年與妻子沒有太多性生活,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那方面的需求。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造成,或許是厭倦或者幾次的拒絕,生活中的疲累等等,無形中習慣這樣壓抑著性的要求。直到因為工作上關係,認識了二十八歲的第三者,第三者像和煦的春風一樣,讓我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第二春。

特別是她現代女性的氣息與開朗性格,當發生性關係之後,我對於她的慾望就變得難
以自制。其實我一直想在妻子與情人之間尋找一條魚與熊掌兼得的第三條路,我也相信大多數有外遇的丈夫,恐怕都不想拋開結髮妻子而與新歡結婚。我也試圖尋求同時控制兩個女人的方式,但後來我發現這根本都做不到,到頭來反而兩邊都不討好。

我也希望能夠長期保持這樣關係,然而女人對於年齡的恐懼決定了她們也須需要有個
結果,要不就結婚又不就分手,女人大多不會滿足長期情人的角色,她們還是要顧及到自己的聲譽,包括她們對於做妻子與母親的願望,所以交往之陣子之後,第三者開始從要求更多固定的見面,在外共築固定愛巢甚至最後有了結婚的要求。雖然我認為這樣的要求是合理,但對於妻子卻是不公平。

在十幾年的婚姻過程中,妻子為了這個家跟孩子,做了許多犧牲奉獻的事情,我想每
一個有良心的丈夫,都會銘記妻子為他所作的一切,應該說我的這份成功的事業背後,的確有他不可抹煞的一份功勞,如果不是她為我承擔那份做丈夫跟父親的責任,我是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職務跟地位。

所以我一點離婚的理由都沒有。沒有吵架也沒有相處的問題,經過多年的婚姻我甚至
還挑不出毛病,所以僅僅是開口要求離婚,我就猶豫了好幾個月,又該怎麼做才能讓妻子和女兒高高興的離開?可是第三者開始催促,雖然她很少用眼淚來逼迫,但是心裡壓力是巨大的,她經常會賭氣半個月不和我見面聯繫,而我的情慾又被她給張揚起來,我不能忍受長時間不和她一起的現實。

所以我故意一直想創造與妻子吵架的機會,我變得反覆無常,希望找到一點機會讓我
可以找出不順眼的毛病,但是每次吵架過後,妻子還是會遷就我體貼我,最後那些雞毛蒜皮小事的吵架,讓我也很難開口離婚,沒想到我在外面一時獲得了偷情的快樂,卻把自己逼上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二春的激情對每個中年男人在餘生中有其重要意義,何況我的性慾就像被打開的潘
朵拉盒子,想收都收不回去。所以我那陣子特別痛苦,這邊想要保留一個完整的家庭,那邊卻又捨不得放棄這個情人。有時候會覺得為了新歡而放棄十幾年的所建立的生活秩序未免太荒唐,但是有時候又覺得在我一生中,愛情是比什麼都重要的東西,如果就這樣走向晚年,會有多少遺憾與不甘。

最後有一天我跟妻子攤牌,我承認外面有女人,希望要離婚,願意用經濟補償她們母
女。但是對於一個賢慧的妻子來說,她並不看重任何財產,她追求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中年離婚對於任何女人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打擊跟否定,所以我的妻子留下了眼淚,完全是出於絕望的痛苦。看到她這樣,我也流淚了,十幾年夫妻感情忽然戰勝一切,所以我就很堅決的說,我不要離婚了,就當我沒有提過。

老實說我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我自認為在各方面一直都是一個有理性跟善良的人,
但是在這件事情上面,我像是個低能兒,總是在兩個女人之間不停的搖擺,究其原因是我畢竟不是個狠心的男人。所以第三者知道這樣決定後,跟我大吵一架並離開了我。

所以我回去跟妻子過著一段平靜的日子,

但是沒有多久我就受不了,這並不只是性上面的需求,我也習慣了經常能夠與第三者
約會的生活,它構成了我對生活的一種精神上的寄託,我喜歡和第三者一起時的氣氛,覺得年輕又充實。現在重新回來過死水無瀾的生活,心裡就覺得格外寂寞。

但是回到家庭之後的生活更加複雜,一方面我覺得對不起我的妻子,但是一方面我也
無法面對她。所以我變得很陌生而客氣,甚至連上床睡覺都覺得很尷尬,最後有一天妻子就主動要求分房睡,我知道這是妻子通情達禮的美德,但是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我對妻子已經沒有絲毫熱情了,如果我們繼續表面上相安無事的生活在一起,那實際上是相互折磨。

最後我還是離婚了,但是大多數中年離婚的男人,還是會對妻子跟兒女有一份難以割
捨的感情,所以離婚並不是那麼輕鬆容易,有時候想到我就這樣背棄與我朝夕相處十幾年的妻子,那份內疚與痛苦簡直疚難以名狀,常常在夜裡醉酒,也會想回到妻子與孩子的身邊。所以就背負沈重的枷鎖下,我跟第三者結婚了。

但是我跟新婚的妻子間的性生活,讓我感到沈重的羞恥,我的想到我就是為了追求這
個而拋棄她們母女。我怎樣也無法讓自己忘記那兩個孤弱生命,也無法輕鬆的沈浸在新婚的生活當中,我經常在窗前出神的想念她們,然後我的新婚妻子也會感受到,雖然她也盡力忍耐,但是時間卻沒有抹卻我的負罪感。然後因為我覺得我為了這個婚姻犧牲了太多,所以產生了一種施捨的感覺,覺得對方應該要對我更好更多回報跟補償。

因此我會有氣使頤指的態度,我認為這是她應該做的,但是新婚的妻子卻認為她為了
這份婚姻也付出了很多代價,也覺得心裡不平衡,最後兩人互不相讓,各有一肚子委屈,最後發展到水火不容。然後我對前妻與女兒所作的金錢上的付出,也讓新婚妻子開始忌妒吃醋。

一旦開始爭吵就很難停止,而我們當然沒有做愛的心思。尤其像對方也是職業婦女,
兩邊都不想先低頭喪失尊嚴,雙方都是等著對方來主動和解,於是經常出現長時間的僵局,才結婚幾個月,兩個人就像一對形同陌路的男女,內心一點點的涼起來。

一個成功男性,表面上好像頂天立地,其實堅強背後有個脆弱的心靈,尤其是經過與
妻子十幾年家庭生活溫暖,在跟一個職業婦女不煮飯不開伙,出差回家發現老婆可能還在外面玩,讓我有一種孤苦伶仃的感覺,覺得自己的家像是沒有女主人的空屋,我也越來越受不了這種現在速食的夫妻關係。最後我發現,從新婚妻子身上得不到的,就開始把情感又轉移給每次見面都關心我了解我的前妻跟孩子。

最後不到一年,第二場婚姻又是離婚收場,這次離婚一點猶豫的沒有。沒有痛苦,只
有憤怒,只想早點結束名存實亡的婚姻。離婚後沒多久,我就去找前妻希望她原諒我,經過這一次我才知道我跟她們母女是無法分開的。

但是我的妻子卻已經走出來當初外遇的陰影與痛苦,她已經有她自己的想法跟幸福,
所以她也不願意過像以前以樣擔心老公在外偷情生活。

所以現在我在等待妻子的回心轉意當中,旦這場婚外情對我就像場惡夢,希望所有中
年的男人都可以記取我的教訓,不要以為事業成功就可以為所欲為。

應該要知道一個人的人生是無法割斷的,幾十年的夫妻生活不可能讓一個人感覺像什
麼都沒有,可以輕裝上陣重新開始,何況跟年輕的妻子之間還有年齡上代溝問題,所以我覺得男人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婚姻與家庭。

2007年2月14日 星期三

君子報仇 二十年不晚

二十年前阿姨買了當時台幣約4000元的任天堂磁碟機給我,其中有個經典遊戲是「薩爾達傳說」,記得當時拼到最後一關,卻是怎麼打也破不了關。

最近在購入WII前,特別找了擬模器回味一下當初的感動,順便盡一下二十年前的責任。

抓了一些圖,來記錄一下
zelda-1

zelda-2

zelda-3

zelda-4

zelda-5

zelda-final

2007年1月24日 星期三

歌 - 落花流水、舊夢

落花流水(蔡琴)

歌詞:舒清 編曲:姚敏

我像落花隨著流水
隨著流水飄向人海
人海茫茫不知身在何處
總覺得缺少一個愛
我像落花隨著流水
隨著流水飄向人海
人海茫茫尋找一個愛
總覺得早晚費疑猜
我早也徘徊我晚也徘徊
徘徊在茫茫人海
我歷盡霜我受盡淒寒
心愛的人何在
==============================


舊夢

原唱:彭佳慧 作詞:彭季康 作曲:李正帆


微微風湧起舊夢
拾起一片回憶如葉落
再也想不起難忘的是什麼
多情多怨 多傷人重

微微風湧起舊夢
月光撒滿了你的行綜
再也想不起要忘記是什麼
不能不願 不再多說

一生追悔快意都相同
若不是你依然在我夢魂中
我怎麼會有一個理由
為你 為情 為愛 為我

啦...

我像落花隨著流水
隨著流水漂向人海
人海茫茫不知身何在
總覺得缺少一份愛

一生追悔快意都相同
若不是你依然在我夢魂中
你怎麼沒有任何理由
給你的情 給愛的我

*微微風湧起舊夢
拾起一片回憶如葉落
再也想不起難忘的是什麼
獨自徘徊舊夢中

我早也徘徊 我晚也徘徊
徘徊在茫茫人海
我為你守候 我為你等待
心愛的人兒何在

2007年1月4日 星期四

心經 釋文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心經,很多人聽過,這網頁有很好的釋文

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佛家的生死觀

在親人離開時,我總會思考生死這類的問題,但「出身以前」及「過世以後」的問題,似乎找不到答案;或者是找到了答案,但又對此懷疑、或不敢相信、或不願相信。

在探索的過程中、「中陰身」令人感興趣,所以把它筆記下來:

  • 人死後,在另一期生命出生之前為「中陰」
  • 六道輪迴的眾生,都會有中陰,即使是天界的天人死也要經過中陰,故佛家不建議人進入天界,而教人脫離輪迴
  • 中陰經中提到:「中陰眾生壽命七日…中陰眾生面狀如化自在天」。說明中陰身有七天的壽命,長,長得像「化自在天」(有誰看過嗎?)
  • 中陰身進入下一期最短為瞬息之間,最長不超過49日
  • 大好人不經中陰時間直接進入三善道、大壞人不經中陰直接進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 淨土宗認為信願具足的佛教徒,死後即生淨土,並無中陰身階段
  • 張文通居士的所著的「中陰身自救法」中,教導如何在中陰身中脫離輪迴圈,或助已在中陰身的親友超升

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詩詞 - 長安秋望

灰濛蒙的雲霧夾帶著寒意天剛剛亮,宮殿四周開始呈現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伴隨著從邊塞上橫空而來的大雁,憑樓眺望忽聞笛聲引起無限鄉愁。籬笆旁紫色豔麗的菊花欲開未開,十分靜謐,池沼裡蓮花花瓣已凋謝。故鄉鱸魚正鮮美而我卻不歸去,又是何苦戴著南方的冠冕學楚囚?

2006年6月28日 星期三

中道 <星雲法語>

『雜阿含』三○○經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最近馬英九說:要回歸中道

游錫堃表示:樂見國民黨回歸中道,証實國民黨之前的是歪道



什麼是「中道」呢?

當我看到「星雲法語」中闡釋「中道」的文章時,心情剎時沈重。



我認為,政治不該談「中道」、不可談「中道」





「中道」是離開相對、極端的兩邊,是一種不偏於任何一方的中正觀點和方法。中道不僅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儒家也認為待人處事應該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孔子即言:「中庸是道德的最高目標。」又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因此,我們做人不要太冷或太熱,不要太親密或太疏離;做事不要太偏左或太偏右,也不要太高或太低,最好的方法是中道。




四種中道是:

第一、利害心愈明,則親屬不睦;

第二、賢愚心愈明,則交友不長;

第三、是非心愈明,則修道不成;

第四、好醜心愈明,則事物不契。

2006年4月11日 星期二

文學 -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證道歌》: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在夢中明明有六趣(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覺悟之後,三千大千世界也化為烏有。為什麼?因為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把萬事萬物都返本還原,又怎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都沒有了。有人聽到這四相沒有了,就不敢修行。誤認修到極點,人也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了,壽者也沒有了,怎麼辦呢?那麼,什麼工作也沒有了,成為失業的人 摘自<宣化上人開示錄>。